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
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
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
秋天燥咳好不了 食療養肺
65歲的瑞哥(化名)是退休教師,夏末時在一場午後大雷雨中受寒感冒後,就一直有輕微咳嗽情形。入秋後,喉嚨乾又癢,想要清喉嚨,卻很難咳出痰,買喉糖吃,也沒有顯著改善,半夜也會因為咳嗽而睡不好,久咳不癒更讓他擔心不已,懷疑是不是肺部疾病,但到醫院做胸部X光片檢查也沒有發現異常。
其實瑞哥的情況屬於「燥咳」,主要症狀為乾咳不止、無痰或少痰,且痰難以咳出,好不容易咳出痰,痰會帶有血絲,也常伴有口乾、咽乾、喉嚨癢。早秋時節,日夜溫差逐漸明顯、濕氣開始減少,加重環境的燥氣,不利肺氣運行,並讓體內水分蒸發變快,呼吸道也會因此受影響,出現喉嚨乾癢,甚至痛的情形。
燥咳較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主要因抵抗力較弱、易受燥氣侵犯,加上氣管彈性及纖毛功能減退,咳嗽發作時,氣管平滑肌的痙攣較難緩解,導致咳嗽症狀不易改善。
中醫治療時,會使用含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紫蘇等藥材的桑杏湯或杏蘇散,幫助潤肺、養陰解燥。
有燥咳情況的患者,平時也可透過食療調理,飲用添加金銀花、白木耳、甘草、麥冬、生地等藥材的茶飲來潤燥養陰、止咳化痰,或以甘蔗汁、水梨汁潤燥生津,注意不要經常含喉糖,因喉糖常添加帶清涼感的薄荷成分,過多反而會造成喉部緊繃,以及咽喉黏膜乾燥破損,使症狀變嚴重。
另外,建議揉按尺澤穴、曲池穴及合谷穴等穴位,有助潤肺、鎮咳及舒緩喉嚨不適,並多吃木耳、蓮子、百合等滋陰潤肺食物,辛燥易上火的食物如蔥、蒜、薑、辣椒、油炸類等應避免。做好日常保健、養好肺氣,才能減少秋冬呼吸道疾病發生機會,惱人咳嗽、喉嚨癢痛不上身。
◎秋天養生注意以下事宜,可避免燥氣引發的乾咳:
●起床後,小口小口慢慢喝杯溫開水,補充水分並溫和帶動循環,達到潤燥效果。
●多吃山藥、蓮藕、秋葵等含黏液質的食物,可增加體內保水度,避免因乾澀引發咳嗽。
● 冰品、冷飲會損傷肺氣,應儘量少吃,以免影響呼吸道機能,加劇咳嗽症狀。
2012-9-6 自由時報 文/王健宇作者為北市康華中醫診所醫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6/today-health4.htm
其實瑞哥的情況屬於「燥咳」,主要症狀為乾咳不止、無痰或少痰,且痰難以咳出,好不容易咳出痰,痰會帶有血絲,也常伴有口乾、咽乾、喉嚨癢。早秋時節,日夜溫差逐漸明顯、濕氣開始減少,加重環境的燥氣,不利肺氣運行,並讓體內水分蒸發變快,呼吸道也會因此受影響,出現喉嚨乾癢,甚至痛的情形。
燥咳較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主要因抵抗力較弱、易受燥氣侵犯,加上氣管彈性及纖毛功能減退,咳嗽發作時,氣管平滑肌的痙攣較難緩解,導致咳嗽症狀不易改善。
中醫治療時,會使用含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紫蘇等藥材的桑杏湯或杏蘇散,幫助潤肺、養陰解燥。
有燥咳情況的患者,平時也可透過食療調理,飲用添加金銀花、白木耳、甘草、麥冬、生地等藥材的茶飲來潤燥養陰、止咳化痰,或以甘蔗汁、水梨汁潤燥生津,注意不要經常含喉糖,因喉糖常添加帶清涼感的薄荷成分,過多反而會造成喉部緊繃,以及咽喉黏膜乾燥破損,使症狀變嚴重。
另外,建議揉按尺澤穴、曲池穴及合谷穴等穴位,有助潤肺、鎮咳及舒緩喉嚨不適,並多吃木耳、蓮子、百合等滋陰潤肺食物,辛燥易上火的食物如蔥、蒜、薑、辣椒、油炸類等應避免。做好日常保健、養好肺氣,才能減少秋冬呼吸道疾病發生機會,惱人咳嗽、喉嚨癢痛不上身。
◎秋天養生注意以下事宜,可避免燥氣引發的乾咳:
●起床後,小口小口慢慢喝杯溫開水,補充水分並溫和帶動循環,達到潤燥效果。
●多吃山藥、蓮藕、秋葵等含黏液質的食物,可增加體內保水度,避免因乾澀引發咳嗽。
● 冰品、冷飲會損傷肺氣,應儘量少吃,以免影響呼吸道機能,加劇咳嗽症狀。
2012-9-6 自由時報 文/王健宇作者為北市康華中醫診所醫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6/today-health4.htm
把握青春發育期 轉骨調理好時機
中醫建議白露、秋分最適合
立秋已過,今日正值白露,氣候漸漸轉涼,萬物紛紛累積養分準備過冬,等待春天來臨時,有足夠的養分能快速生長發育。每年的「白露、秋分」節令(今年為9月7日到9月22日),也是中醫認為適合邁入青春期孩童們服用中醫轉骨方的節氣。
所謂的「轉骨發育期」是指當兒童進入青春期時,從兒童體格及心智漸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。這個階段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,在這個時期根據體質服用中藥適當地進行調理,能夠幫助孩子的生長發育,順利轉大人。
中醫認為「腎藏精、主骨、生髓」,骨骼靠骨髓得到營養,腎精充足,便能滋養骨骼;腎精虛少,骨骼發育就會受到影響。「脾」為後天之本,主四肢肌肉,與營養的消化吸收相關。因此「轉骨期」的調理應以補腎健脾、補益氣血為主,以促進骨骼發育,幫助消化與營養吸收。
需根據體質給予個別化處方
兩性在藥物選擇的側重上也有所不同,男生重在「補腎益氣」,女生則重在「調肝養血」,均需針對每個人的體質給予個別化適當的處方進行調理。
轉骨方的使用時機,女孩在乳房開始發育到初次月經來潮前後,男孩則在青春期開始變聲或第二性徵開始發育時服用,由於男女的發育時間有別,女生大約發育期到16歲,男生到18歲,不過年紀只是判斷,還是要視個人狀況而定。
臨床除了中藥的調理,充足的睡眠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也是促進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點。在青春期睡眠時的生長激素呈直線上升,所以一定要睡得好睡得夠。
門診常見到青春期的孩子過度的節食減重,或是過度攝取冰涼、油膩甜食而導致消化系統損傷,影響到正常的生長發育。在運動的方面,可適當進行跳躍性運動如跳繩、籃球、排球等促進生長發育。
特別要注意的是,一般市售宣傳有增高療效的中成藥,由於是固定藥方內容,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的體質,且太早服用轉骨藥方,反而可能揠苗助長,造成生長板提早密合而影響成長,所以在選擇轉骨方藥時,最好諮詢合格的中醫師,經醫師診斷後,根據孩子的體質及服用時機,開立適合方藥,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。
2012-9-7 自由時報 文/黃子玶為台北、林口、桃園長庚醫院 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7/today-health1.htm
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
史丹福研究// 有機食品沒有更營養健康
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,昂貴有機蔬果的營養價值並不比化肥、農藥等傳統方式生產的蔬果高,而其遭大腸桿菌等危險病菌污染的機率,也沒有比較低,有機肉品同樣也沒有這方面的優勢。
有機污染機率 沒較低
該研究主要撰文者布拉瓦塔博士說:「如果你是成人,並單純基於健康做選擇,那麼有機與傳統食物間沒有太大差別。」這項研究發現勢必進一步助長有機食品存在價值的辯論。
這份四日(2012.9.4)發表在美國「內科醫學年鑑」的研究報告,是迄今最大規模的相關研究,指出傳統蔬果的農藥殘留率確實較高,研究檢測的傳統蔬果中,有三十八%檢測出農藥殘留,但劑量都在當局訂定的安全標準內。反觀有機蔬果,該機率也有七%,原因可能包括遭附近農田污染,或運送、加工處理過程中遭污染所致。
有機食物 含較多酚類
紐約時報報導,史丹福研究人員針對二百三十七件已發表的相關研究展開「統合分析」(meta-analysis),布拉瓦塔說:「開始這項計畫時,我們認為可能出現一些支持有機食物優於傳統食物的成果。」但結論「令人大為訝異」。
分析發現,有機雞肉、豬肉感染的抗藥性細菌量,雖遠比傳統方式飼養的雞豬為低,但抗藥性細菌或其他細菌多半會在烹煮過程中被殺死。因此,有機肉品並無健康上明顯的優勢。
整體而言,有機食物的磷含量要比傳統食物高,但幾乎每個人都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磷。有機食品也含有較多酚類,據信有助於預防癌症。
她說,人們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選擇有機食品,例如顧慮農藥對兒童的影響、傳統農牧方式對環境的衝擊,以及抗藥性細菌對健康的可能威脅。
有機食品市場,在美國成長快速,去年規模已達一百二十四億美元,但牛津大學研究指出,有機食品未必對環境較為友善,許多有機牛奶、穀物、豬肉等,反而釋放更多溫室氣體。
林杰樑:看法近似研究
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教授說,這篇研究結果與他的看法相近,一般蔬果提供的營養素已足夠,未必要吃價格較貴的有機蔬果。此外,台灣環境污染多,又有中國大陸沙塵暴長期輸送的污染物,假設種植環境的土壤、灌溉水未善加管控,生長期較長的有機蔬果,反倒可能累積較多重金屬等微量毒物。他曾檢驗發現,部份有機蔬果中的重金屬成分,反倒高於一般蔬果,特別是根莖類與葉菜類。
2012-9-5 自由時報 文/編譯魏國金、記者王昶閔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5/today-t3.htm
有機污染機率 沒較低
該研究主要撰文者布拉瓦塔博士說:「如果你是成人,並單純基於健康做選擇,那麼有機與傳統食物間沒有太大差別。」這項研究發現勢必進一步助長有機食品存在價值的辯論。
這份四日(2012.9.4)發表在美國「內科醫學年鑑」的研究報告,是迄今最大規模的相關研究,指出傳統蔬果的農藥殘留率確實較高,研究檢測的傳統蔬果中,有三十八%檢測出農藥殘留,但劑量都在當局訂定的安全標準內。反觀有機蔬果,該機率也有七%,原因可能包括遭附近農田污染,或運送、加工處理過程中遭污染所致。
有機食物 含較多酚類
紐約時報報導,史丹福研究人員針對二百三十七件已發表的相關研究展開「統合分析」(meta-analysis),布拉瓦塔說:「開始這項計畫時,我們認為可能出現一些支持有機食物優於傳統食物的成果。」但結論「令人大為訝異」。
分析發現,有機雞肉、豬肉感染的抗藥性細菌量,雖遠比傳統方式飼養的雞豬為低,但抗藥性細菌或其他細菌多半會在烹煮過程中被殺死。因此,有機肉品並無健康上明顯的優勢。
整體而言,有機食物的磷含量要比傳統食物高,但幾乎每個人都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磷。有機食品也含有較多酚類,據信有助於預防癌症。
她說,人們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選擇有機食品,例如顧慮農藥對兒童的影響、傳統農牧方式對環境的衝擊,以及抗藥性細菌對健康的可能威脅。
有機食品市場,在美國成長快速,去年規模已達一百二十四億美元,但牛津大學研究指出,有機食品未必對環境較為友善,許多有機牛奶、穀物、豬肉等,反而釋放更多溫室氣體。
林杰樑:看法近似研究
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教授說,這篇研究結果與他的看法相近,一般蔬果提供的營養素已足夠,未必要吃價格較貴的有機蔬果。此外,台灣環境污染多,又有中國大陸沙塵暴長期輸送的污染物,假設種植環境的土壤、灌溉水未善加管控,生長期較長的有機蔬果,反倒可能累積較多重金屬等微量毒物。他曾檢驗發現,部份有機蔬果中的重金屬成分,反倒高於一般蔬果,特別是根莖類與葉菜類。
2012-9-5 自由時報 文/編譯魏國金、記者王昶閔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5/today-t3.htm
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
多纖補水 才能腸保健康
根據衛生署公佈的100年國人十大主要死因,癌症仍蟬聯死因之首,其中大腸癌更持續排名癌症死亡第三名。
攝取過多紅肉和燒烤食品,少吃蔬果,過度精緻化飲食及缺乏運動是結腸直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。腸道除了與消化吸收有關外,也是免疫器官,其負責50%身體免疫力。
預防大腸癌發生的首道關卡
身體70%到80%的免疫球蛋白是由腸道製造,有助於消滅病原,所以腸道健康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第一關卡。再加上飲食型態及生活型態調整,可以「加成」協助降低大腸癌的發生。
◎維護腸道健康
●每天攝取足夠水分,可預防及改善便秘,並順利將腸道毒素排出體外。
●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。
腸道微生物會讓纖維質發酵,並製造出短鏈脂肪酸與其他代謝產物,幫助益菌增多,進而提升腸道健康。
●以優酪乳代替乳製品,直接補充益菌,可改善腸內菌落生態及益菌不足的問題。如果再搭配高纖維飲食及規律運動更能持久。
◎飲食型態調整,以均衡飲食為基礎
●蔬果579:多吃新鮮蔬果,可增加維生素、礦物質、纖維質及植物化學物質的攝取,促進腸道蠕動及抗氧化能力。
●適量紅肉,少吃肥肉、加工肉品及燒烤食物。
●減少食用高脂肪、高膽固醇之動物性食品。
●減少攝取過多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,如:油炸食物、酥油、乳瑪琳、各式糕點等。
●避免攝取過多高升糖指數食物,如:含糖飲料及果汁。
●粗食優於精緻飲食。
●多攝取鈣質豐富的食物。鈣會結合脂肪酸及膽酸,減少其吸收,以減少致癌物質,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。
◎調整生活型態
●適度運動,並保持健康生活型態;規律運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減少有毒物質在腸道停留過久。
●避免抽菸及節制飲酒。
研究發現,飲用過量酒(尤其是啤酒),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。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,如:啤酒類約720CC;女性每日不超過1份「酒精當量」。
抽菸也可能會增加產生大腸癌的危險。
●養成規律排便習慣。
除了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外,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在預防大腸癌上也是非常重要。
2012-9-3 自由時報 文/陳慧君為台大醫院營養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3/today-health3.htm
攝取過多紅肉和燒烤食品,少吃蔬果,過度精緻化飲食及缺乏運動是結腸直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。腸道除了與消化吸收有關外,也是免疫器官,其負責50%身體免疫力。
預防大腸癌發生的首道關卡
身體70%到80%的免疫球蛋白是由腸道製造,有助於消滅病原,所以腸道健康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第一關卡。再加上飲食型態及生活型態調整,可以「加成」協助降低大腸癌的發生。
◎維護腸道健康
●每天攝取足夠水分,可預防及改善便秘,並順利將腸道毒素排出體外。
●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。
腸道微生物會讓纖維質發酵,並製造出短鏈脂肪酸與其他代謝產物,幫助益菌增多,進而提升腸道健康。
●以優酪乳代替乳製品,直接補充益菌,可改善腸內菌落生態及益菌不足的問題。如果再搭配高纖維飲食及規律運動更能持久。
◎飲食型態調整,以均衡飲食為基礎
●蔬果579:多吃新鮮蔬果,可增加維生素、礦物質、纖維質及植物化學物質的攝取,促進腸道蠕動及抗氧化能力。
●適量紅肉,少吃肥肉、加工肉品及燒烤食物。
●減少食用高脂肪、高膽固醇之動物性食品。
●減少攝取過多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,如:油炸食物、酥油、乳瑪琳、各式糕點等。
●避免攝取過多高升糖指數食物,如:含糖飲料及果汁。
●粗食優於精緻飲食。
●多攝取鈣質豐富的食物。鈣會結合脂肪酸及膽酸,減少其吸收,以減少致癌物質,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。
◎調整生活型態
●適度運動,並保持健康生活型態;規律運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減少有毒物質在腸道停留過久。
●避免抽菸及節制飲酒。
研究發現,飲用過量酒(尤其是啤酒),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。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,如:啤酒類約720CC;女性每日不超過1份「酒精當量」。
抽菸也可能會增加產生大腸癌的危險。
●養成規律排便習慣。
除了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外,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在預防大腸癌上也是非常重要。
2012-9-3 自由時報 文/陳慧君為台大醫院營養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sep/3/today-health3.htm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