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
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
國中生要考體適能、跑步
十二年國教後年上路,體適能列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。學生在國中三年內,要考仰臥起坐、坐姿體前彎、立定跳遠,以及女生八百公尺、男生一千六百公尺四項,其中兩項合格,就算過關。
教育部依年紀和性別,訂出不同的體適能標準,體育司長王俊權舉例,十三歲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最少要廿三下、考柔軟度的坐姿體前彎最少要廿四公分、立定跳遠最少要一百廿公分,而八百公尺跑走最慢要三百一十六秒(五分鐘十六秒)。
4項只要通過2項就過關
王俊權表示,每學期都會測體適能,三年內通過任何兩項,就能拿到體適能超額比序分數。估算約八成七的學生可通過。
北北基、竹苗區及中投區完全不採計體適能,台南市採金銀銅八分等第制,其餘十一個招生區都列為門檻。台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文表示,初步規劃採八分等第制,教育部既已公布標準,願再討論。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十二年國教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表示,體適能檢測目的應是為了孩子有健康身體,不應成為升學比序項目。
2012-8-7 自由時報 文/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aug/7/today-life4.htm
教育部依年紀和性別,訂出不同的體適能標準,體育司長王俊權舉例,十三歲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最少要廿三下、考柔軟度的坐姿體前彎最少要廿四公分、立定跳遠最少要一百廿公分,而八百公尺跑走最慢要三百一十六秒(五分鐘十六秒)。
4項只要通過2項就過關
王俊權表示,每學期都會測體適能,三年內通過任何兩項,就能拿到體適能超額比序分數。估算約八成七的學生可通過。
北北基、竹苗區及中投區完全不採計體適能,台南市採金銀銅八分等第制,其餘十一個招生區都列為門檻。台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文表示,初步規劃採八分等第制,教育部既已公布標準,願再討論。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十二年國教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表示,體適能檢測目的應是為了孩子有健康身體,不應成為升學比序項目。
2012-8-7 自由時報 文/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aug/7/today-life4.htm
呼吸困難 下肢水腫 心臟衰竭前兆
60歲的張先生有20年糖尿病史,最近一個月來久咳不癒,呼吸困難及下肢水腫。經檢查後發現他有嚴重的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、肺水腫及冠狀動脈阻塞,診斷為心臟衰竭。
門診時,常常會聽到不少病患主訴「心臟無力」,有時會不自主地深呼吸,才會感覺比較舒服。其實這跟心臟沒有關係。這是一種人體自然紓解壓力的方式,它經由自律神經的刺激而使身體各器官的協調重新整合。
◎什麼是真正的心臟衰竭?
●心臟衰竭的定義︰心臟衰竭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症候群,任何心臟疾病使心室無法輸出足夠的血量,供應身體各部份組織器官正常代謝的需要,即會造成心臟衰竭。
●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︰冠狀動脈疾病、心肌梗塞、高血壓、心瓣膜病變、心肌病變或心肌發炎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內分泌失調、嚴重肺部疾病等。
促進因子有感染、心律不整、壓力、心肌缺血、不吃藥、喝太多水、鹽分攝取過多、藥物及貧血等。
●心臟衰竭的主要表徵︰呼吸困難和倦怠(因而造成運動耐受力差)及水分儲積(造成肺水腫及下肢水腫)。初期的症狀是運動或工作時會喘,嚴重時,甚至於躺在床上或休息時,也會感覺呼吸困難;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,需藉著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。
由於心室輸出血量減少,引起腦部血流不足,導致焦慮、不安、記憶力受損、失眠、頭暈、咳嗽、下肢水腫、尿量減少、腹部脹氣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噁心、疲勞、右上腹脹痛感等症狀。
心臟衰竭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,被診斷出時,通常疾病已經不輕了。因此治療心臟衰竭除了要改善症狀,增進生活品質之外,也要找出造成疾病惡化的原因,因而可以減少死亡的危險及住院的需要。
心臟衰竭的治療,除了醫師所給的藥物之外,生活習慣最重要。食物中的鹽分不可過多,一天勿超過3至5公克;每天飲水量不可超過1000至1500ml;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,保持排便的通暢,以免加重心臟負荷。
戒菸及避免吸二手菸,生活規律,維持心情愉快;避免太冷、太熱、溫差太大、空氣不好的環境;避免感冒;適度運動(以不引起任何不舒服為原則),避免太熱或太冷的天氣到戶外運動;定時測量體重,體重增加時,要告知醫師。
2012-8-21 自由時報 文/廖國宏為壢新醫院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aug/21/today-health4.htm
門診時,常常會聽到不少病患主訴「心臟無力」,有時會不自主地深呼吸,才會感覺比較舒服。其實這跟心臟沒有關係。這是一種人體自然紓解壓力的方式,它經由自律神經的刺激而使身體各器官的協調重新整合。
◎什麼是真正的心臟衰竭?
●心臟衰竭的定義︰心臟衰竭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症候群,任何心臟疾病使心室無法輸出足夠的血量,供應身體各部份組織器官正常代謝的需要,即會造成心臟衰竭。
●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︰冠狀動脈疾病、心肌梗塞、高血壓、心瓣膜病變、心肌病變或心肌發炎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內分泌失調、嚴重肺部疾病等。
促進因子有感染、心律不整、壓力、心肌缺血、不吃藥、喝太多水、鹽分攝取過多、藥物及貧血等。
●心臟衰竭的主要表徵︰呼吸困難和倦怠(因而造成運動耐受力差)及水分儲積(造成肺水腫及下肢水腫)。初期的症狀是運動或工作時會喘,嚴重時,甚至於躺在床上或休息時,也會感覺呼吸困難;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,需藉著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。
由於心室輸出血量減少,引起腦部血流不足,導致焦慮、不安、記憶力受損、失眠、頭暈、咳嗽、下肢水腫、尿量減少、腹部脹氣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噁心、疲勞、右上腹脹痛感等症狀。
心臟衰竭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,被診斷出時,通常疾病已經不輕了。因此治療心臟衰竭除了要改善症狀,增進生活品質之外,也要找出造成疾病惡化的原因,因而可以減少死亡的危險及住院的需要。
心臟衰竭的治療,除了醫師所給的藥物之外,生活習慣最重要。食物中的鹽分不可過多,一天勿超過3至5公克;每天飲水量不可超過1000至1500ml;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,保持排便的通暢,以免加重心臟負荷。
戒菸及避免吸二手菸,生活規律,維持心情愉快;避免太冷、太熱、溫差太大、空氣不好的環境;避免感冒;適度運動(以不引起任何不舒服為原則),避免太熱或太冷的天氣到戶外運動;定時測量體重,體重增加時,要告知醫師。
2012-8-21 自由時報 文/廖國宏為壢新醫院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aug/21/today-health4.htm
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
訂閱:
文章 (Atom)